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章 留学生牛顿眼中的大明 (第2/8页)
一切实施后,还需要朝廷的宣传部门加紧着力宣传,把声势闹大,从而起到了一个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让后来者引以为戒,知道朝廷的取证能力和执行力度。 …… 牛顿和那船长也还算有钱人,不想直接挤在街头看热闹, 莫顿船长就掏了一个银币,请牛顿到街角的茶楼上,点了一些茶点,居高临下边看边打听—— 明朝的钱塘县官巷口,基本上也就是相当于21世纪初、杭州解放路上那家最老的新华书店那旮沓。 茶博士把龙泉窑盏的雨前龙井摆在莫顿船长和牛顿面前,又上了四色点心。 牛顿小心翼翼地端起那个看起来在英国能卖好几英镑的茶具,见到里面黄绿色的汤水,顿时有些后怕,总觉得这玩意儿像巫毒汤。 莫顿船长显然比他懂行得多,得意地抿了一口,然后用给乡下人扫盲的语气显摆:“放心,茶本来就是绿色的,是漂洋过海发酵了,才变成棕褐色。” 牛顿这才喝了一口:“伦敦的茶比这浓郁多了。” 莫顿船长不由笑了:“在大明,茶叶以清澹为贵,你要浓郁苦涩,那种几便士一磅、拿镰刀割的树叶子就能做到。” 牛顿大惊:“什么?在大明最便宜的茶叶只要几便士一磅?那你还好意思在伦敦卖八先令?” 莫顿船长两手一摊:“我两年的航行时间、补给、风险不要钱?才涨价三十倍已经很良心了,完全是看在上帝的面子上。” 两人扯了几句茶叶和茶具,很快又把话题拉回行刑上。牛顿坐到了二楼,视野也就更全面了,他终于看清了面前那个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