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第3/7页)
的事情,就是李牧之前曾经听说过的那些,老人在解放后依旧留在本地,在历史运动中被人举报,屡遭批斗劳改,万幸的是他在抗战结束之后就失去了驾驶战机的机会,否则如果他参与过解放战争,恐怕他在历史运动中要受到的劫难更大。 聊及这段往事,老人并没有太过的悲伤,他说他这辈子体验了太多亲情上的悲伤,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事,就算是不愿麻木也已经麻木了,他唯二的遗憾,一个是没机会回到金陵找寻亲人的尸体并为他们下葬,再一个就是自己唯一的儿子生死未卜。 老人唏嘘长叹道:“第一个遗憾,此生都不可能弥补半分,唯有来世为他们做牛做马才能偿还;第二个遗憾,此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也不敢奢求。” 主持人说:“您具体说说您太太和儿子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情况吧,我们到时候会发动全国网友来和我们一起帮您寻找他们的下落!” 老人顿时感激的连连点头:“谢谢你们!真的是谢谢你们了!” 随后,老人对着镜头,讲述了他太太的名字、籍贯、出生地以及出生年月,随后又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出生在48年3月23日,老人为他取名孙廉礼,小名溪儿,溪字取自老人祖籍地名中的一字,老人与妻儿分开的时候,儿子还不到五岁,所以更多关于儿子的细节,他已经回忆不起来,也提供不了了。 老人对找回儿子或者其后人的希望不大,但李牧却觉得这件事成功的机率不算小,如果老人的儿子与老人分别是已经四五岁,那么必然是对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的童年有一定印象的,他一定记得父亲的相关特征、记得家乡的位置、记得离开父亲的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