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器_第五卷 帝国坟场第七章 秘战谍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帝国坟场第七章 秘战谍影 (第2/5页)

泛传播。

    在以白沙瓦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包括今天的山人伊斯兰共和国、清真之国北部,佛教盛行了几百年。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大规模入侵中亚,白沙瓦佛教文化并未湮灭。但到了公元5世纪后半叶,匈奴人的野蛮铁骑,将这一切扫荡一空。

    这段辉煌的佛教历史,中国历代高僧去西方取经的记载,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公元405年-411年,中国东晋、西晋时期的高僧法显经过此处时,看到的是繁盛壮丽的佛塔寺庙,遍地迦蓝数百所,僧人众多,香烟鼎盛。

    200年后,大唐高僧玄奘再经此地时,只见“邑里空荒,居人稀少”,“迦蓝十余所,摧残荒废,芜漫萧条”。中国古史称为大月食的犍陀罗古都城布鲁萨勃罗,就是今天的清真之国西北边境省的最大城市白沙瓦。

    匈奴人离去后,陆续迁移来的阿拉伯人后裔,带来了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开始在这里兴盛起来,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曾经辉煌的佛塔寺庙,已经成为废墟,湮灭在历史尘埃之中。

    在白沙瓦周边的郊区、山头上,二千年的文化积淀,随处可见当年佛教昌盛时期的建筑文化遗址,考古学价值不可估量。西方国家一些古玩商人,常年累月住在白沙瓦,有时随便在市场上淘到一件古物,都能拿到欧洲拍卖出好价钱。

    1947年清真之国du li建国后,白沙瓦成为北部边境省的首府。北极熊军事占领山人伊斯兰共和国后,山人伊斯兰共和国南部的七个较大的抵抗组织,都把总部设在这里。以m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清真之国一道,也把白沙瓦作为支援山人伊斯兰共和国反抗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

    从1983年初开始,正面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