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首开先河 (第6/7页)
因为他自己有房住,就把这几间房出租给一个沪海来的裁缝吃房租了。 本来想着弄点活钱儿,没想到反倒给自己找了事儿。 因为房子年久失修,处处有毛病不说。沪海人也有点过得太细了,忒较劲。 像屋里漏水,墙角返潮,灯泡不亮,窗户漏风,烟囱堵住了,自来水不冲,外带闹耗子。 无论什么大事小情,都得给房主挂电话。 半年下来,搞得房主烦不胜烦。 一算账,要修房,那点房租屁也不顶,自己还得搭钱。这又是何苦来的呢? 结果就为了这些事,沪海裁缝和房主吵了好几次,最后就闹到了居委会。 房主搭不起工夫,说反正修房我不干,要么你凑合用,要么退你钱,你走人。 可沪海裁缝还不干。 这样当居委会这位认识了洪衍武以后,就跟房主说了。 “你不如把房卖了得了,让别人愁去不完了。” 这么着,两套房妥妥到了洪衍武手里。 至于价钱?那真是白菜价。 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认知本身缺乏经济头脑,又好面子,耻于言利。 另外房管所的房屋评价办法极不合理,当时房屋价格水平比房屋实际建筑成本普遍要低50以上。 像什刹海小院是“合瓦”房。 如果算折旧,每间房造价也应该是1652元,可售价官方规定只能是645块。 南锣鼓巷的“灰瓦”就更低了。算折旧造价应该是951,可售价官方规定是204块。 这么算下来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