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九章 准生证 (第2/6页)
真的怕了那句“好人怎么可能把反派演得那么好?”了。 他既不愿重蹈覆辙,更不愿自己儿子以身涉险。 于是从此拒不再碰反派,一门心思认准了喜剧道路,也是人之常情啊。 只不过愿望虽然是好的,但许多客观问题需要面对,“东方卓别林”这条路实在不好走。 比如说,当时共和国的电影仍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想要拍摄一部电影,必须由电影厂接受国家任务,或提出计划。 经由国家批准,才能组织编剧、导演、摄制组,进行生产。 影片完成后,还要接受电影局审查。 最后再由政府管辖的发行放映公司收购,才能在全国的影院里发行放映。 另外意识形态上,喜剧片也不受待见。 在当时,陈氏父子以娱乐性为主的喜剧创作尝试,不仅显得太过超前,很有些“离经叛道”的味道。 况且以片种而论,哪怕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喜剧片”,地位也远低于“艺术片”。 说白了,如同公务员一样存在的电影从业人员,从上到下,只关心艺术成就和能否拿奖。 根本没人在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没人在乎喜剧片低成本,高票房的经济利益。 甚至当时的一些导演拍的艺术片是刻意去远离群众生活的,他们反倒以票房高为耻。 所以在我国的电影业内,喜剧电影的存活空间一直都很尴尬。 事实上,要不是陈老爷子是京影厂的党委成员,有一定的小权力。 不惜倚老卖老,舍了面子,亲自抓了瞧这一家子和夕照街的剧本。 这两部影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