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衡 (第3/7页)

也会出现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且难以避免的负面效果。

    比如说,本身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就非常低,“剪刀差”的进一步扩大和粮食丰产供大于求,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收入骤降。

    另外“五站一所”的经费都要靠农民,结果农民刚刚红火了一阵的日子戛然而止,他们难以避免的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受伤害的群体。

    其次,改革的关键在于放开市场,放开价格。

    可在没有大量商品的情况下,一旦放开价格,那么相对大量的货币就会追逐少量的商品,马上造成通货膨胀。

    尽管国家高层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估计了后果,采用了一些措施来防范来调控。

    但近几年来持续发生的通货膨胀积累在一起,已经到了不容小觑的地步。

    实际上,1984年100元货币购买力只相当于1952年的59.8元了。

    更何况,由“先富起来一批人”的示范效应,引发的“全民经商热”。

    由去年国家允许权力涉足商业,所引起的“公司热”。

    还有银行制度完成“拨转贷”改制,让许多国有企业经营者一时还无法转变观念,形成正确认知。

    甚至各地企业在没有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之前,没有责任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这些埋下隐患统统还远未能到完全展现出其危害性的地步。

    于是也就注定了1985年会是个各种利益相互冲撞,民众的心理失衡,价值观充满迷茫的一年。

    当然,有些事情的初步端倪仍旧可以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反应出来。

    比如说离龙口村最近的那个村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