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会吃 (第2/7页)
他这儿根本没用。 倒是最后这条,“张大勺”一琢磨,碰上俩傻小子愿意花钱,自己反正不吃亏,也就答应下来了。 要说,还真的得承认,一个会吃会做的好厨子才是天下最懂得吃喝的人,所以这就决定了“张大勺”的吃法非比寻常。 首先来说,正因为太了解厨行了,“张大勺”绝不会为店家的名气所惑,盲目地随大流,去众所周知的“名店”去吃人尽皆知的“名菜”。 他永远有自己独特的选择。说白了他只认人,不认地儿。 就比如说吧,洪衍武和陈力泉请客的第一顿饭,“张大勺”想吃烤鸭了。 他就很出人意料,既没去驰名中外的“聚德全”,也没去京城人认可的“便宜坊”,反倒是先是打电话找人。 直到等着电话那边给了回信儿,说“您来吧,能做”。 这才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奔了玄武门内大街,找到经营“爆、烤、涮”的清真馆儿“又一顺”门上去了。 吃烤鸭居然去清真馆儿,听着都新鲜吧? 可但凡这么想的人,那是属于孤陋寡闻。 因为京城的烤鸭实际上是分为三个流派。 一种是“焖炉烤鸭”,一种是“挂炉烤鸭”,还有一种就是“清真烤鸭”。 据“张大勺”所说,京城“清真烤鸭”创始人是个名叫胡宝珍的厨师。 这位“清真烤鸭第一人”,先开始是在老“便宜坊”学艺,后来是结合“焖炉烤鸭”和“宫廷烤鸭”的方法,创出的“清真烤鸭”的绝活。 所以这道菜从初创到成名时间并不长,其实仅仅只有不足百年而已。 但别忘了,什么行业里,最怕的就是“术业有专攻”啊。 正因为胡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