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触礁 (第1/6页)
1984年确实是一个奇妙又有活力的年份。 作为政策落地的关键年份,在这一年的年中,改革开放度过了充满争议的初期阶段。 在“松绑”、“放宽”这样群潮澎湃的呼吁声中,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中。 厂长负责制开始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贯彻试行。 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商店和销售点,国家也开始允许集体或个人承包经营。 于是市场经济的幽灵安然降临共和国的大地,承载历史的方向盘已然完全确定了方向,油门已经踩下,一个物质化的年代注定要迎面而来。 也就从而出现了那破釜沉舟,不惜堵上全部,为“健力宝”争取到“奥运指定饮料”的李经纬。 出现了将职工收入与工作量挂钩。被媒体称作“第一个打破‘铁饭碗’厂长”的杭州国药二厂厂长冯根生。 还有当众在石家庄造纸厂大门口贴出了一张“公开信”,信中说如果让他来当厂长,年利润要完成七十一万元,职工收入也要增加的马胜利。 事实上,日后很多名扬一时的公司均是诞生在这一年。 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等人都是在这一年起步的。 以至于后来,人们将1984年奉为我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但也必须要承认,由于参与者的增多,政策的放开,新形势变得复杂了,经济浪潮变得更加湍急了。 就像河水流到了一个坡度更陡峭,水下有礁石的地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种强度,成功躲避开危险,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