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球案 (第1/5页)
就在“外卖窗口”大获成功的同时,洪衍武为了“树立专业儿童品牌形象”,开始实施的各项举措,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像商店门口最西边两个乒乓球案子的落成,就轻而易举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心。 要知道,在“小小银球传四海”的年代里,乒乓球曾为我国突破国际政治壁垒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京城人的生存空间,又从来都很宝贵。 偏偏所有的体育竞技项目里,唯有乒乓球所需的空间最为有限,所需设施条件最为简单。 因此这项运动,也就拥有了无比强大生命力和群众基础。 实际上,哪怕在文体事业群芳凋落的年代,兵乓球运动都因京城孩子们的普遍热爱而持续发展着。 无论是大院儿、学校还是少年宫的cao场上,最常见的情景就是几个孩子,围在砖石或者土造的兵乓球台子,轮流cao持着各式各样新旧不已的球拍上阵搏杀。 有的球拍甚至都已经磨得光板儿没毛了,也依然不能减少半分孩子们获得的快乐和喜悦。 只可惜就是这样廉价快乐也是很有限的。 因为和成群成伙儿的孩子比,再多的兵乓球案子也是“僧多粥少”。 往往俩人打球,恨不能有二十人围着。 这就导致球分短,三四个孩子一起打球的现象极为普遍。 另外,大院儿里的球案是被院儿里大孩子把着的。 少年宫和学校又都是到钟点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