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290章 莫善于借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0章 莫善于借贷 (第2/5页)

不加周济的。宋昭公无道,国人都拥护公子鲍。于是他得以弑君继位,成为宋文公。”

    赵无恤对张孟谈的这一想法深感认同,而且他也记得,自己的岳家司城乐氏也有过类似的事情。

    那是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年的粟麦还未收割,民众困苦不堪。担任上卿的罕子皮根据父亲罕子展的遗命,给国人借贷发粮食。每户一钟,郑人没有挨饿,子皮也得到了国人的极大拥护。

    宋国的司城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便在宋灾时效仿之,他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粟米借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粟米借出来。司城乐氏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要求别人归还,于是司城乐氏威信在商丘一时无两。甚至超过了华、向和公室。

    晋国的贤大夫叔向听说这些情况后,说:“郑国的罕氏、宋国的乐氏定能与国同休!二者其皆得国乎?施而不德,民之归也。”

    叔向的预言准确与否无恤不知道。但宋公子鲍作了一国之君,宋罕氏、司城乐氏得以常掌国政,齐陈氏之贷则使国人“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这些借贷都是以政治需要为出发点,作为一种收买人心,赢得支持的手段来实施的。

    那么,赵无恤也要学习齐国陈氏,玩大斗借出、小斗回收的手段,赢取国人之信么?

    “张子。吾等不必全然效仿,我倒是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赵无恤想起了一个前世听说过的典故。便将张孟谈献上的谋略初始版进行了一些更改。

    ……

    七月的最后一天,名为乌氏之贾的邾射故来到了廪丘城下。

    他从高唐出发后沿着濮水河南下。其间途径鲁邑高鱼。

    高鱼有户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