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847章 以夏变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7章 以夏变夷 (第3/4页)

是代,西面是晋,南面是中山鲜虞,东面就是燕国,极其重要。”

    此地也就是后世的倒马关,也是一条重要关隘,商队走的山间小道,则被称之为“飞狐道”。

    一行人今年一月出发,在塞外绕了一圈回到霍人时已是莺****长的二月半了。

    新一批移民已从晋阳来到此地,定居下来,后世的忻定盆地广袤无人烟,在草木和树林边放一把火,再稍微耕耘一番,一片好地就有了,县上会分发犁、牲畜和种子,除了鲁国的桃丘外,几个铁工坊陆续在邯郸、长子建立起来,赵氏的农具铁器化渐上正轨,使得开荒速度立半功倍,大片大片森林倒下,更多矿物被挖掘,这就是铁器时代才有的奇迹。

    赵氏虽然许诺每户都能得到一百亩(赵亩和秦亩一样,相当于现在的0.295市亩),但初来乍到,人力畜力不足以耕耘这么多,移民们只能照料力所能及的土地,等到秋天产出后,官府会以高价收购他们手里的粮食,充作军用。

    除了这些民屯外,一同到来的还有军屯,对他们的要求是训练之余自给自足,种够能吃到冬天的粮食。

    骑兵倒是不用种地,他们在滹沱河畔的大草场上建立了一个“骑邑”,一千多人,两千匹马在此cao练狄服骑射之法,还要分批次跟随猗顿出句注塞,熟悉塞外环境。

    和屯田和农夫、戍卒一样,他们都在为秋后马肥时的一场大行动做准备……

    以上这一切,赵无恤都是交给新任的“太原郡守”董安于主持的,也只有董安于有足够的威望让原本各行其是的太原诸县听从调度。

    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