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1060章 声东击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0章 声东击西 (第2/4页)

来从今年春后,支持彭城宋公的吴国开始发兵北上相助,吴国的建制是四军制,分为中军、上军、下军、右军,每军万五千人左右。夫差一口气带了上中下三军主力北上,此外还有徐、群舒、越人的附从军,加起来也有六七万人,其中有两师的兵力来到了彭城的北门户沛邑,负责驻守这里,防御来自北方鲁国的进攻。

    而统帅这支五千人的将领,正是吴国的一位大夫申叔仪。

    最初时,申叔仪和沛大夫的相处还算和善,按照约定,沛县每一户人家要养活一个吴兵,提供其口粮。然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沛大夫却发现,申叔仪对沛邑的索求越来越过分,吴兵的军纪也逐渐涣散,一旦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吴人便开始成群结队地在沛邑周边劫掠,一点都不在乎这里友邦土地。

    其实也不能怪申叔仪如此索粮,主要是泗上距离吴国太过遥远,虽然开通了邗沟,但吴国的稻米跨越千里送到这里,已经所剩无几,更何况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连年的洪涝灾祸,沉重的劳役,在料理田间的紧要关头,青壮年又都被征召来北伐,彭城那边的主力倒是吃穿不愁,但沛县等地的驻军就难以为继了。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十多年里习惯了孙武子“因粮于敌”的吴军,就开始自己张罗吃的了。当饿肚子时,他们才不管什么友邦不友邦,盟国不盟国呢,吴国将吏们纷纷拿出了当年在楚国祸害城邑的架势来,一时间沛邑上到大夫,下到百姓,都受到了强迫和逼压。

    就算如此,搜刮到的粮食也不够这数千吴兵吃。

    今日,在又一次勒索沛大夫无果后,吴军将领申叔仪招来他的子侄亲信等商量对策。

    “还能怎么办,抢!”

    吴王夫差的战争动机是与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