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8章 舒而脱脱兮 (第2/5页)
叶县的商贾号称恭贺赵卿大婚,拿出来咋呼他,一张口就说要一粒珠子换十车竹纸,或是五尊大瓷器! 其实所谓的“随侯珠”,赵无恤很早就让子贡收集,并给公输班等工匠研究过。这种玻璃他记得名叫“铅钡玻璃”,主要成分是铅钡,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是中国人独立发明的,同时代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的佩剑上镶嵌的就是这种东西。 但这项技术明显有缺陷,烧成温度较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这种来自楚国玻璃器用途狭小,所以一直没有发展壮大,知者寥寥。 用来制作赵无恤想要的玻璃镜,自然就更行不通了。 当时赵无恤也不说二话,直接拍了拍手,让下人端了一盘公输班刚送来的东西上来,当蒙在上面的纱布被掀开后,那个楚国商贾见识到了真正的玻璃珠子! 虽然仍然有一些难以去除的颜色,但那些圆滑的玻璃珠子清澈剔透,成型后又经过抛光,淡绿色半透明,捏在手中,甚至能透过它看到后面的人,顿时把楚商手中“精要如真”的随珠比下去了…… 经过半年摸索,在更换了无数种材料后,公输班最后把石英砂和卤湖里获取的天然碱和在一起,放入特定的炉子熔化(因为已经开始大规模炼铁,炉温无疑是够的),就制成了玻璃球。 不同于楚国玻璃弹珠的赵氏玻璃弹珠终于研制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将配方列入国家机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