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1146章 华夏边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6章 华夏边缘 (第2/5页)

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禹兴于西羌,西夷之人也。”

    “在自诩为中央之国的殷商眼里,周人也是落后的西戎,与周相亲的姜姓四望,更是野蛮的羌方。等周人夺了大邑商江山,却又自称‘我夏’,认为自己才是夏后氏的继承者,东方的殷商亲族反倒被打上了夷人的标签,沦为属民……”

    那是嬴姓赵氏的祖先混得很惨的一段时期,赵佳也常常听闻,所以对周室半分好感都没有,此刻温故知新,她点头不已,无论她多大年岁,只要跟在兄长身边,总是学到许多未曾想到的知识。

    赵无恤继续讲述华夏是如何形成的,殷周两代成熟的农耕文明和承上启下的礼乐冠带制度,让他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像是两个发光法发热的点。殷周的移民走到哪,就将这种文化带到哪,这是华夏形成的基础。

    但直到西周末年,在周朝身居高位的申侯依旧被叫做“申戎”,楚国更是以蛮夷而自居,周室洛阳向南走上一天的路就是陆浑戎,晋国也被戎狄之邦团团包围。整个中原,诸夏与戎狄蛮夷等各色人**叉分布,戎狄与诸夏鸡犬相闻,彼此通婚,血缘驳杂混淆,那个时候,华夏只是一个由交通线连在一起的骨架,而且摇摇欲坠。

    真正让中原各国凝聚成“华夏”的,还是春秋初期,那次“南蛮与北狄交侵”的大危机。中原的冠带诸侯为了对抗来自周围戎狄部族的威胁,开始联合在一起,他们拥戴齐国、晋国作为霸主,替代天子行征伐之权,在不断的盟会抱团里,他们的身份被进一步强化,产生了“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的意识。

    随着齐、秦、楚、晋等大国对戎狄邦国的吞并同化,华夏世界正式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