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1159章 鼎之轻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9章 鼎之轻重 (第2/7页)

虚弱,萎靡不振,一脸的愁苦之相。与他身后魁梧雄壮,更带着意气飞扬神情的赵无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看了看上方供奉文王武王的大庙,心生惭愧。

    而通往哪里的台阶上,还有一位似是宫仆的老者在打着瞌睡……

    太傅指望不上任何人,只能不情不愿地回过头:“伯主……九鼎,就安置在此……”

    赵无恤放眼望去,果然见这高台之上,摆放了九只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铜鼎……

    “这就是九鼎……”见到实物,赵无恤感到一阵幸运。

    先秦的夏商周三代,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打仗,而祭祀中最重要的礼器莫过于鼎。按照礼制,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鼎的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否则属于僭越。“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只有天子才配享用“九鼎”!

    传说中,第一个铸造并拥有九鼎的人是夏禹,他平水患,定国土,将整个天下划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定九州后,禹又集九州各部落方国上贡之铜,铸成九鼎。并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上,以一鼎象征一州。自此,九鼎成为王权至上的象征,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之宝

    走近之后,赵无恤才看清楚了九鼎上那些年代久远的青斑,看得出来,已经久经风吹雨打。也是,“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