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节 困局 (第2/5页)
却提出了要在南面展开战争。 从内心来说,崔尚是倾向于激进派中的第二支,即在北面展开有限攻势,取得濮曹二州,避免与沙陀人直接冲突,而与袁氏结盟,主要在南面来拓展局面,打好基础。 因为在他看来,南面的情况要远好于北地,无论是和州还是舒州,亦或是申光二州,本身条件就不差,周边形势也不算有多么恶劣,这些地方只需要拿下之后稍加经营,就能迅速变成鱼米之乡,而淮右的军事实力也足以保证这些地方的安全。 但他也清楚即便是这个看起来相对保守的构想也还是有一些激进风险在其中,像要夺申光二州,势必就把南阳列入敌人,而如果要取和州,肯定引来李吴的敌视。 可以说以上三个观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隐患难题,就像第一个较为保守的意见一样,你以为你现在不介入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就太平无事了? 你问过沙陀人会答应么? 你以为我不犯人,人就不犯我? 天下没这等好事,沙陀人也不会因为你想要保持克制,他就会也保持克制,他只会看打谁利益更丰厚,打谁更稳当。 淮右若是在对方面前表现得更为安分守己,说不定反而会让沙陀人觉得软弱可欺。 还有,契丹人一旦受到刺激南下入侵河朔,淮右还能坐得住稳得起? 你不趁着契丹人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抢占河朔的战略要地与养马之地,蓄养实力,日后怎么来和契丹人的铁骑在中原大地上对抗? 同样,选择激进派的第一支也一样有许多风险,一旦要抢占宋州,就肯定要和早就预谋要夺宋州的袁氏发生冲突。 如果主动向北争夺河朔,没准儿本来还没有下定决心的契丹人就会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