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节 态度 (第4/5页)
吨,钢的产量要达到日产三十吨,三年后的规模要力争达到冶铁中心日产生铁三百吨,钢的产量要达到日产两百吨。 这个数字看起来相较于现在帝国的钢产量有些骇人,但是相对于后世的宋代来说却算不上什么。 宋代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年产十五万吨,也就像是相当于日产钢铁四百余吨,当然那是倾尽整个大宋一国的产量,而江烽却想要在徐州一地缔造这个传奇。 有了足够的钢铁,才能真正刺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亦或是战争需求,对钢铁的需要量实在太大了,在解决了钢铁产量问题之后,运输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骑兵具装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武器水准也会得到极大提升,这将是农耕民族赢得对游牧民族战争的关键所在。 钢铁产量的猛增还会带来无数工作机会,像对农具的打造,对马车的改良生产,对船只制造中无法用木制器件解决的铁器件使用,可以说,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会围绕着钢铁产量的暴增而出现,而它们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刺激钢铁产量的进一步增长。 如果没有这一点底气,江烽是断断不会轻易介入中原战局的,哪怕他接收了平卢骑兵,但是面对沙陀铁骑,徐州军仍然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在局部和特定的环境下,他的步兵才能发挥出特点,所以他需要积累更多的优势。 “那郡公打算以何种方式来表示?”尉迟燕侠迟疑着问道。 “现在某还无法确定,大梁,唉,大晋打算走到哪一步?谁知道?”江烽悠悠的道:“晋王向某提议如何如何,可这经过了朝廷的批准么?晋王可以向某提议如何如何,那某是不是也可以向晋王或者袁怀河和刘同提出把宋州或者颍亳二州交给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