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138节 (第4/9页)
业模数了。于是刘衍在前阵子巡视各处,确认灵山卫各方面都运转正常之后,刘衍就开始做玻璃的前期准备了。 在前世,刘衍虽然只是一个熟知历史的大学生,可是对于玻璃,这个时代称之为琉璃的制作工序,还是非常了解的,具体的制作流程在后世网上已经非常普及了。 如今灵山卫已经尽在刘衍的掌握,刘衍便准备把玻璃搞出来,进一步扩大灵山卫的收入。至于玻璃工坊的位置,刘衍依旧准备定在大盘堡。 随后刘衍找来钱粮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命岳明立即调集钱粮、招募工匠,在大盘堡外择地修建玻璃工坊,先将工坊的围墙、房屋等设施修建起来。然后命宋功明去高价寻找玻璃工匠。 建造玻璃作坊最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立坩埚炉,这是重中之重。烧制玻璃需要把纯碱、石灰石、石英等混合在一起的原材料加热到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度,寻常的炉子肯定不行,这个温度已经与炼钢的温度差不了多少了,需要专门的人才修建专门的炉子。而且盛放原材料的坩埚也需要专业人才制作。 这个时代最常用高温烧制产品的就是烧瓷器的匠人了,刘衍准备让宋功明找几个烧瓷匠来为自己制造玻璃。此时专门烧制玻璃的工匠大多在朝廷中控制着,刘衍轻易也找不到,就算找到了,强行寻找的话也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接到刘衍的命令之后,宋功明便带人在各处打听,几天后来到胶州城内。 经过这几天的打听,宋功明得知这里有瓷匠,便亲自带上几名墩军骑马赶来,一起过来的还有自己的侄子宋灌。 “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