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1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121节 (第1/11页)

    由于这些人战力强悍,所以他们是清军中炮灰的主要战力。死兵在前,锐兵在后,该处死兵,很多便是这些部族中人。由于战事频繁,这些被充为炮灰的东北部族兵,到了后面,很多部落都消失了,可见满清的残暴。

    便如赫哲人,在明朝中叶的时候,还是几万人口的大部落,到了满清入关之后,全族死得只剩几千人口。一直到了后世,全球赫哲人的总人口都不到三万人,这便是东北炮灰部落的典型代表。

    他们虽号称死兵重甲,其实也是奴隶兵,没有自由,不可逃跑,否则就是全部落等着被剿灭的下场。披甲人地位高于阿哈,最后才是满蒙八旗的旗丁们。

    八旗以牛录为单位,三丁抽一,一丁披甲,余者为散丁。这些披甲兵中,一部分为巴牙喇兵,余者为步甲、马甲兵。战时披甲旗丁为主力,余者旗丁作为普通士兵使用,大多要随军出战,上阵撕杀。

    皇太极时改革军制,设立巴牙喇营,阿札哈超哈营,噶布什贤营后同样如此。

    在八旗制度完善之后,清军与明军交战,向来第一波先驱使汉八旗作战,第二波驱使蒙古部落兵作战,第三波驱使东北各部落兵作战,第四波驱使蒙古八旗作战,最后才是八旗满洲的军队上阵。

    虽然现在清国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的结构还不怎么完善,不过驱使炮灰杂役攻城攻壕作战,八旗满洲各旗主们己是极有心得。

    今日一番激战下来,看似八旗军一天就伤亡二千五百多人,其实近二千人的伤亡都是军中杂役。军中外族披甲人,真正满、蒙八旗的旗丁的伤亡人数还是较少的。

    对八旗来说,那些杂役无足轻重,只要从大明等地掳获了人口,要多少有多少。至少披甲人,消耗完了,再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