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71节 (第6/9页)
一般,旁边的几人也是配合默契。 此时如果按照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火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火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之前刘衍从海寇处缴获的那杆燧发鸟铳就是如此打造的。 到了此时明末时期,明军工匠投机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纪效新书中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 越是容易炸膛,士兵越排斥使用,以至于明朝末期一共制造出几万支鸟铳,而实际装备部队可以用于实战的却很少,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仍然使用原始的三眼铳! 此时,火器督造处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双层复合式铳管,与单筒焊接法不同,火器督造处的方法是在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单筒焊接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用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打造铳管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工匠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即便这个铳管已经不算太短,但是谭晓大却力排众议,认为鸟铳不能只追求射程,而应该是射程、威力和质量相互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