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1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末大军阀 第104节 (第9/9页)

,可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要按照所铸火炮的大小,分五节做出泥模;然后按照泥模节数分制铁模模型,每节泥模分成两瓣,用车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模内放入预制的把手,浇铸时和铁模铸成一体。”

    “用泥模翻铸铁模之时,先将炮口那一节倒置在泥质平板上,用泥填充其中一瓣,烘干后,盖上泥质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便得到了第一节 铁模的一瓣。然后出去填充的泥巴,又可以如法炮制,得到另一半的铁模。这样一节一节的浇注,皆可以铸造成层层切合的整套铁模了。”

    刘衍的这段解释,让崔明源、谭晓大和那二十名工匠顿感情形,就好像直接看到了整个制造过程一般清晰。

    众人对刘衍的办法直接惊为天人,看向他的目光除了原本的崇敬和尊重,又加上了敬畏和一丝丝的崇拜。

    就连小旗官钱樰也是一脸的震惊,心中暗道:“这下我总算相信,炮队一定会壮大的,防守大人所言都是真的!”

    其实这个办法并不是刘衍自创的,在后世满清末年鸦~片战争期间,这个办法便已经产生了。

    当时满清使用的火炮已经多年没制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很多炮台的火炮都是几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明末时期铸造的,陈旧不堪用。

    因此在战争开打后,满清统治者才发现大炮缺乏,而北方用于拱卫京师的炮又不敢轻易南下,所以就命令下面的官员加快制造大炮,而泥模制造大炮的周期又太长了,战事紧迫等不及,所以当时就有能人想到了金属模制造工具和农具速度快的特点。

    于是乎满清便开始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将这个办法用来铸造大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