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345节 (第4/8页)
景云,此时也是微微点头。 刘衍点了点头,但是心中依然很不舒服,甚至很寒心。自己率领新军将士浴血奋战,可以说已经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至少暂时已经解决了满清入关的威胁。 可就算是这样的巨大功劳,崇祯帝依然秉承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依然听从朝中那些文官的荒谬论调,将自己与大军将士当成威胁皇权的首要存在,如何不让人寒心? 后世史学家都认为,崇祯帝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他勤政爱民、勤俭节约、痛恨腐败、对外强硬,可以说聚集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所有属性。 但是崇祯帝也有着固执、刻薄、寡恩的性格,而且最为严重的是,崇祯帝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治理国家,在国政中偏听偏信,将文官,具体点是东林党这样的清流当成忠良,一上来就铲除了魏忠贤,裁撤东厂、西厂,自废耳目、破坏朝局平衡,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形成所谓的“众正盈朝”的局面。 也就是这样的局面,让魏忠贤时代还能够维持的辽东局势、西北局势,几乎是瞬间土崩瓦解,让大明进入到辽东大片国土沦丧、西北百万流寇肆虐的境地! 所以此时刘衍非常赞同苗绍的话,崇祯帝有一颗挽救大明的心,却没有挽救大明的能力,所以越忙越乱。 如果此时是承平时节,也许崇祯帝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或者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过渡君王。 可是崇祯帝的运气太差了,不但遇到了明末这个大乱世,还遇上了东林党这些奇葩臣子,遇到了满清这个运气爆棚的“捡漏”王,遇到了李自成这个千年难出一个的搅屎棍,遇到了吴三桂这个足以排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