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4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420节 (第4/11页)

兵百万而不费百姓一粟,可是现在刘阁老推行的军改,却几乎将卫所制废除,是不是太过了!”

    刘衍说道:“陛下,我大明的卫所制与户籍制严密挂钩。当年太祖皇帝分天下百姓为民、军、匠等户,每户职业世袭,此举本就有很大的弊端。所以卫所兵源即为世袭的军户,卫所制下,军队平常务农,战时做战。但世袭的军功制使卫所各级将领逐渐发展为当地的豪强,各地的卫所军户则沦为了他们的附庸农民,使我大明的军队只知农耕而不知军事,造成全国兵马战力普遍下降。”

    崇祯帝闻言很是不满,隐约有了爆发的迹象,一旁的王承恩不断以目示意,让刘衍说话注意点,可是刘衍却视而不见。

    “难道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在刘阁老眼中,就那么不堪吗!”

    “陛下不要误会,臣并不认为太祖皇帝之制不好,反而认为卫所制乃是我华夏千百年来的集大成之举,实乃吸取历朝历代屯田经验和兵制得失,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当年太祖皇帝言:"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并不是自夸,而是在阐述事实,臣对此也颇为推崇。"

    “只是世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卫所制度在我大明立国之初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为我大明提供了充足的精兵强将。可是军户为世袭,且管理颇严格,除籍十分困难,大致上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否则是无法除军籍的。尽管如此,时间一长我大明的军户数量日渐减少。”

    “此外,当年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卫所军丁的分发地点,多以距离原籍地遥远且分散的方式,以防止逃兵,但长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给役卒带来不少痛苦。正军服役于卫所,必须带妻同行,以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