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5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528节 (第8/9页)

到了沉重打击,甚至不少的土司都已经被连根拔起的机会,将改土归流在自己有生之年彻底完成,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拖拖延延的历经大明、满清、民国、新中国四代,依旧没有完全、彻底的完成。

    这个事情将由吏部牵头,国土部和民政部协助进行。

    第二个政策是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就是由朝廷统一耗损比例来征收赋税。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征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即便到了大明,也基本上维持这个数额进行征收。

    现在朝廷已经做到普遍使用银币了,但是在铸造银币的时候,同样会有耗损,所以百姓在兑换银币的时候,会按照比例多交一些作为火耗,由钱庄定期上交给朝廷。

    历史上满清雍正二年七月将火耗归公之策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这就造成原本的杂税被整合进征税之中,然后各地又新增杂税,在一段时间后,百姓的负担不减反增,同时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所以刘衍准备结合历史上的火耗归公政策进行革新,彻底免除税粮的耗羡,只对银币的火耗进行归公征收,并且统一具体的征收比例,由各地钱庄统一收取,定期直接向财政部报账、转运钱财,而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