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30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303节 (第8/9页)

已不可制!”

    崇祯帝从王承恩处听闻山东大拓荒的消息后,则是一个人坐在御书房内整整一天,默然无语。

    第四百三十八章 卷土重来

    同月,就在山东各地大拓荒的同时,李自成率领流贼中营抵达潼关。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自东汉建安元年建成后,便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

    潼关乃是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

    潼关古为桃林塞,明洪武五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

    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