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5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535节 (第1/9页)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推官袁可立曾奉命巡海琉球查案,救赎过琉球冤民,为感恩,琉球人为袁可立建庙塑像,敬若神明。

    大明黄道周在《节寰袁公传》中写道:“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众咸谓公(袁可立)神明。”

    公尝查盘海上兵饷,…公疑,而代诸夷求缓死,权系县狱。未几,琉球贡使至,始知为本国良民,而以输粮失风者也,悉纵之还。夷感其德,民服为神五载。”

    海船很快就抵达了那霸港,谢灵雨在这里上岸,带着一众随从在港口雇佣了一辆马车,便准备前往琉球国首都首里城。

    早在大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萨摩藩率军侵略琉球,萨摩军攻占首里王城后,大劫七日,一切可动财物,全部装箱运走。

    还将琉球国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直至1611年(日本庆长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尚宁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同时将奄美五岛(即喜界岛、德之岛、奄美大岛、冲永良部岛和与论岛)划归萨摩藩直辖,才得以释放生还。

    此外,琉球还被迫遣使谒见幕府将军,此举被称为“上江户”。此后,岛津氏成为琉球国对外贸易的掌控者。从此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

    不过出于琉球在大明与日本之间的特殊位置考虑,江户幕府和萨摩藩虽把琉球纳入日本式华夷秩序之中,但在对外关系上,对琉球王国的存在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因此琉球虽然受到江户幕府和萨摩藩的控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