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泰山书院和宋国学子 (第2/6页)
比汴京城大小的所谓特区,听说新建的这个特区全部是用水泥、红砖修建而成,非常奇特、干净、壮观和整洁,而且至少能够容纳五十万人。 当然,让他们最感兴趣、谈论最多的还是他们此行的目标地,泰山上的泰山书院。 此时陈次尹说道:“历朝历代,凡各地办书院,或有地方官支持,或有士绅合力资助,才能够维持一所书院日常的开销。如你我这般寒门士子大抵并不富裕,多是平时耕种,闲时念书,半耕半读,方能勉强生活。而这泰山书院却是完全不同。” 何冲之也是感慨的说道:“是啊!办书院这种事情最大的困难是书院士子们的生活如何保障,要长期养活这许多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宋国几个书院都是靠地方土绅、豪商的资助,朝廷只管国子监下面的太学院,各地的书院却是一分钱的都不会出的。” 周亮说道:“这泰山书院一切开销由武国朝廷财政负责,这一点算起来倒是和我宋国朝廷太学院有些类似。” 陈次尹摇着头说道:“泰山书院和国子监的太学院可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子监的太学院以往朝廷还要给上学的士子月俸,而泰山书院凡是来学习的士子,在下听说每年还要交学费一贯,食宿自理,书本笔墨皆自理,须连学三年,方得毕业……” 何冲之再次感慨道:“古时孔子给三千弟子讲学,难不成还要养活这三千弟子?” 陈次尹紧接着又说道:“没错,现在想起来,各地书院半耕半读,那是因为其学生都是附近乡党子弟,那都是有几分义学之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