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526节 (第2/6页)
搭档:“怎么了?” 孙娅然:“你看见旋转的标识了吗?跳接燕式在裁判席跟前。” 两个长边,一处是裁判席所在,丛澜的燕式转就在他们眼前,没有放在正中间,而是更接近裁判席的冰面。 【草,孙姐不提我还真没注意】 【hhhhhh我就说澜澜记仇】 【sc上好像没有这么靠近长边裁判席,这个就差怼他们脸上了】 那也没有怼他们脸上,不过是短边长度30m,她在接近裁判的三分之一处而已。 路线图上若有两个大概长度一致的弧线,用压步滑出来,和用衔接编排的单足步伐滑出来的,显然,它们所要耗费的体力截然不同。 由此带来的观感更是不一样。 而压步可以提速,单足步法串一般是不太有压步这样的速度的。 “丛澜的滑速很快,最高时速达到了27.1km/h。”页面右下角出现了一个速度的估算。 【大概就是压步提速的时候吧,感觉是起点周围】 【前面有选手的瞬时速度是26,我当时还觉得好高,原来蓝莓可以这么高】 【24的那个就已经很快了,没想到还能有上27的,这是什么人啊】 【头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澜妹的滑行速度到底有多快】 【我已经头皮发麻了】 在3a的高远度出来以后,大家就“嘶”的一声,难以置信的同时却又带着“不就这样吗她可是丛澜啊”的理所应当。 相反的两种情感汇聚凝结,矛盾里藏着和谐。 至此,技术回放期间的一些简单数据,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