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5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525节 (第5/6页)

顿,展现在冰痕上就是这条弧线的最前端,即起跳的瞬间点,有一个类似三角造型的宽度。

    等于说,edge起跳是一条几乎均匀的线(当然不是很均匀),skid的线是从细到宽的,顶端有一个刨冰出来的小三角。

    这是两者区别的其中之一,但已经足够明晰了。

    edge的起跳时机要早于skid,也可以理解为,在做那个刹车动作之前,丛澜就已经起跳了,而褚晓彤等人需要再往后进行一步。

    优势也很显然,edge不用刹车就不用停顿,它的进入速度是非常快的,从而能够有很好的高远度。

    这也是为什么丛澜的a跳格外好看。

    但它的缺点更是显而易见:极难掌握。

    难到什么程度呢?

    迄今为止,花滑历史上用edge起跳的单人选手屈指可数。

    现在活跃于赛场的选手里,男单的话有大鹅的彼得罗夫,还有一个小国家的独苗选手otis trolle——这人只在3a上擅长,其余的跳跃不说一塌糊涂,也只能说是抽得厉害,至今连四周跳都没出。

    女单会3a的本来就不多,丛澜之外也就是莉莉娅还算可以了。

    要知道,3a是男单的标配,世锦赛短节目参赛人数要是能有30个,至少28个都会3a——稳定不稳定再说,至少人家节目里敢放、落冰过。

    这概率足以说明一些事情了。

    同时,技术难度之外,edge起跳的选手必定有一个潜藏条件,那就是滑行技术好。

    没有靠谱的滑行,edge起跳3a无从谈起。

    技术粉在分析丛澜的3a时提到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