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13节 (第3/5页)


    世锦赛参赛者甚多,比四大洲要多不少,女单人数到了40,男单也在36左右,双人和冰舞一个20,一个27。

    一看就是激烈的厮杀。

    赛前有人弃权退出,有人替补进来,比赛从红毯到开幕式这几日,也有人因为伤病临时放弃。

    网上有人想起来了云南的海拔,还问道这次的比赛是不是在高原地区,那运动员们能遭得住吗?

    有人就骂矫情,不到两千米的海拔算什么高海拔。

    于是,“高原训练基地”的含义和作用,又被科普了一番。

    然后得到了回答:不是高海拔,特意找了个云南的低海拔区域。

    这下子不少人都放了心。

    随之而来的是“中方的贴心”,告知人们哪怕是在这种随处高原基地的情况下,我们依旧选择了一个低海拔的赛场,看,我们才不是不管你们死活的isu。

    这一点他们确实该骂。

    詹吟带着宣传部门迅速跟上,他们如今甚至宣传的重要性,营销二字加上舆论引导,等于掌握了话语权——当然,根基还是实力和拳头,但只做事不说话,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

    要做,更要说。

    也是看到了相关的讨论,某些运动员才意识到,艰难与自己擦肩而过。

    “吓死我了,这要是在高原赛场,我可能会疯。”这人夸张地说道,“怕是要下了冰面就吸氧。”

    也不是没可能,旁边的人脸都白了。

    路过的沐修竹:“……”

    谢谢,前几天在腾冲那边刚吸过。

    剧烈运动之后氧气的获取本就艰难,高海拔低氧环境里吸氧很正常。

    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