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93节 (第2/5页)
,难度也太高。 如大家猜测的那样,于谨他们先集中研究的是四周跳。 不是跳出来大差不差的就行,而是一个标准的、合规的四周跳,要如何夯实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继而取得进步。 强调基础是因为,他们要的不是季抛女单,也不是想要用人数和运气去填的数字坑,而是多一分把握在教练手里能练出成绩的方案。 跳出来的4t,goe能加到一半的4t,接近满分的4t,与它相关的各种连跳的4t…… 这些是相互联结不该被人为打断的。 同时还要考虑发育关、伤病断训等原因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高难度技术留存率。 桑莹是试验一批,景筱曼冼初然慕清晖是二批,现在有三批。 她们同时也是3a难度的研究对象。 于谨犹豫过,到底要不要针对12岁到13岁的小jr们练四周跳难度,这个年纪出难度确实很快,但过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沈韫玉是个例,她当年被选入队,本就是试验 天赋。 【不管跳跃怎么样,我突然发现现在的女单滑行水平是真的好啊】 【用刃也好深,看着好流畅】 【这个倾斜角度我去滑下一秒就能摔冰上】 滑行好很加分,在节目的丰富性方面能做很多加法。 再就是,滑行好本来也是出难度跳跃的硬条件。 小jr们赛事经验少,rou眼可见的紧张反而多了一分自然。 虽然跳跃的前摇有点长,大多数也不一定有很好的三周跳,起跳前还得滑行减速,但只要去跳了,就是很好的成功。 表演的意识也深深地刻在她们心上,动作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