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39节 (第5/5页)
送菜,说是现在市场环境不太好,他们原先经常免费送物资的养老院和福利院,都有点困难。 加上本地人种菜去卖也不一定能卖完,所以姥姥之前跟一个大姐约了,每日剩下的菜她就包了,让这人替她送去福利院,回头结账。 这大姐也经常免费送一点东西,互帮互助。 郁红叶和丛澜都时不时给他俩转钱,两人应该有点存款,但没什么收入,顶多就是家里租出去给人集体化种植的地,每年有一笔钱到账,其余的也没什么了。 挂断电话之后,丛澜想了想,又给转了五万块钱。 器材室那边屋子里没什么人,就留了一个老师傅。 老师傅说隔壁短道在筹备国内分站赛,所以他们这群磨刀的也分出去了,现在正在跟队适应,因为每个队伍的情况都不一样。 “短道那刀是真的废。”他去给丛澜找冰刀,还吐槽着,“一个个的比你们都废。” 还得根据比赛情况现场调整,不只是磨刀,修刀换刀才重要。 而且他们磨刀的时候还得注意每个人的习惯,那刀跟花滑的不仅造型不同,它在冰鞋上的位置还是偏的。 所以每次磨刀很费事,找师傅得排队,又慢,大多都运动员自己来。 现在器材师分出去之后,要重新熟悉运动员的习惯,也得跟队练练,之前专管花滑没错,但道理都大差不差,没什么问题。 要不然怎么谢今歌放着配给短道的器材师不要,非从花滑这边抢人呢? 因为好用。 花滑现有的师傅年龄段分布均匀,老人、中年、青年都有,学历也越来越高,有师徒传承在,也有编制压底,还能找到脑子灵活擅于接纳意见并学习新技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