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99节 (第2/5页)

的。

    弱者可来不到这个高度。

    谈何压力?

    慕清晖与教练碰拳,双手反推挡板,旋身滑向了场中。

    褚晓彤看着她的背影,莫名想到了丛澜。

    她没有觉得慕清晖是丛澜,也不觉得慕清晖像丛澜。

    褚晓彤只是恍惚间意识到,后来者们似乎全都是“丛澜”。

    曾经珍贵的、难得的美好品质,如曜日艳阳集与丛澜一身,光芒耀眼,于是她身遭的星星们一颗颗就亮了起来。

    就技术而言,现在少有女单不学丛澜。

    可国外的教练们,教得太少了。

    慕清晖们,其实都一角立体的“丛澜”。

    她们并非丛澜的复制品,也不是片面地摘取某些东西来学习,而是全方位的、取长补短的优化自己。

    这让褚晓彤想起来很久之前,外国教练们一直在寻找“第二个丛澜”,亚洲人、身高体重、身体比例、跳跃能力……据说每个俱乐部都有不同的资料。

    最后有人找到了,又随即宣告失败。

    还有人挣扎了一年多,“第二个丛澜”没有了后续,悄无声息地结束。

    国内也有人在参加这个可笑的活动,他们自认为近水楼台,岂不比那些外国教练更有渠道优势吗?

    轰轰烈烈的寻找活动与国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家长带着孩子跨越大半个中国去往现场。

    谁都想有第二个丛澜,谁都想成为第二个于谨。

    张简方也想有。

    可是大家都明白,不可能的。

    随着时间向前走,“不可能”三字越发被国家队成员们铭记。

    但没有第二个丛澜不要紧,教练组们也不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