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6章 纵论大计 (第2/5页)
朝,无不商业发达,贸易通畅。商税理当是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才是。而我大明商税所占税收比例之低令人咂舌。似乎连半成都占据不到,这是及其罕见的。赵宋之时,商业发达。商税一度占到税收三成之巨。年入四五百万两。我大明虽不能及,但若商税也占三成,年入税银也在一两百万两之巨。这里边的好处,不言而喻。” 朱厚照皱眉道:“这个……怕是有些难。” 张延龄笑道:“臣替皇上说吧,无非便是我大明的商业都是被王公贵族官员们所垄断。我大明朝大的商贾基本上都是这些人罢了。和庄园田税一样,朝廷要征商税,便得他们同意。而民间那些小商小贩也征收不了多少税钱上来。加之我大明朝一开始便重农抑商,所以这方面的税收聊胜于无。是不是?” 朱厚照叹道:“说到底,还是不能惹众怒啊。” 张延龄道:“可是为何不大力鼓励百姓经商呢?百姓经商,民间商贾崛起,盘子大了,不就税收可观了么?这对朝廷稳定,百姓生计也是有巨大效果的。土地本来就不够种,却还将百姓绑在土地上,土地养不活人,百姓便流离逃走,甚至引发治安之忧。说到底还是就业生计的问题。若是朝廷重视商业,鼓励商事。定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朱厚照道:“舅舅说的有道理,可是实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吧。鼓励商事,哪有那么简单?这里边牵扯许多事情呢。” 张延龄道:“事情当然是很复杂的,但是可以先易后难。比如说,我大明朝最好的商品是什么?无非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了。以茶叶为例,我大明茶马司每年用茶叶和西北各族部落换马,这便是一个极好的成功的例子。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