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 顺州学院 (第2/4页)
,典型的穷山恶水之地。 这也导致,大楚建国一百八十年来,一直鲜少有身怀大才的学士来此教化,以至常年文脉不昌。 至如今,不仅同处一地的卫学关停了,就连这座唯一的州学院也越来越没落。 偌大一个书院,连院正、教习加上学子,总共也不过两掌之数。 人数少到如此地步,几乎已经成了摆设。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经济发不发展,和人才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优质的人才,都来源于优质的教育。 所以,了解此间情况的楚嬴,一早就和苏立计划,要将顺城的教育搞起来,重振州学和卫学。 不过,楚嬴所谓的教育,和苏立理解的又不同。 按照楚嬴的说法,他的教育理念是普及基础学问,学以致用,主要用于培养有知识的产业人才。 这对传统的官本位教育路线,几乎是颠覆性的挑战和革命。 苏立毕竟是传统教育的受益者,一开始,他并不同意,两人为此争论过无数次。 但,随着白石滩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苏立最终被楚嬴一点点说服了。 一切的真理都来自于实践。 在亲身参与过工业区的建设后,苏立渐渐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工业区的工人虽多,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 导致许多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岗位,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而且,随着工业区的建设越来越完备,工厂运转规模的扩大,这种趋势越发明显。 若是放任这样下去,将会严重制约整个工业区的生产。 搞不好,最后甚至会因为摊子铺太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