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原牧医[六零] 第289节 (第5/7页)
混做两岸基底,再架木桩搭做拱桥。” 穆俊卿将自己的图纸摆出来,接着道: “虽然费事耗材,但这桥建好了应该能用三五年不成问题。 “大家去后山采菌菇、捕猎、采野果榛子、种草药、采草药都可以过这个桥。 “到了冬天,即便后山积雪,这座桥也还能走,不会出现平桥也被雪盖住,找不到桥,没注意到河,不小心踩塌冰面,掉进河水中的情况。 “有了这个桥之后,我们还可以挖渠引流,让山上的几条小溪汇聚到这条河里,让它稳定地做大河。再挖渠到我们后山种的田地里,做我们的浇灌河。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每年根据后山溪流情况重新给农田挖水渠了。” 穆俊卿说罢,又接着指了指自己画的驻地示意图,接着道: “这条河最终会绕过红松林这边汇入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它无论拓宽成多大的河流,都不会危害我们的驻地。而且一旦截流了其他溪水,就再也不会出现小溪把我们上山的坡路冲成烂泥地的情况——” 穆俊卿一项项地说汇流后建拱桥的好处,大家听着也渐渐生出向往。 往年社员们总是嫌弃后山化雪后、雨季一直到入秋,都会有无数小溪往山下驻地里流,上山的路常常被冲烂。再加上山上的溪水总是带泥土下来,泥土沉积在驻地主路两侧的水渠里,年年都要拓宽,烦不胜烦。 如果山上那些溪流都能汇到大河里,又有大拱桥存在而不怕河太大会截断大家上山的路,那真的一劳永逸诶。 而且如果这条河能成为稳定的大河,以后大家就不用年年从不同的小溪里挖渠引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