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 (第3/4页)
之。” “学生再不会踏足那种地方半步。”姜琬额上冷汗涔涔。 曾泰捻了捻胡须,直言不讳道:“朝廷开了恩科,后年、大后年,都是大比之年,以你的基础,中举堪忧啊。” “学生知道。”姜琬惭愧地道。 南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开一次场,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辰戌丑未年为会试之年,此为正科,如遇到皇帝登基、立太子等这些特殊年份,就另加一次考试,叫做恩科。 恩科的意思就是说之后的三年之内有两次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不中的,次年可以接着考,不用再等到下一次大比之年。 他一直觉得自己在古代就是个学渣,别看中了县试,那对科举考试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古代的科举考试很残酷的,读书人一旦落地,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回家补习,只能等下次继续考试。没有他上辈子的调剂一说,中考考不上高中可以念中专,没够着本科线能去读蓝翔,没有的,没这回事。 路子窄啊。 “你今年十三岁了吧?”曾泰又问他。 “先生所言不差,学生虚度十三年。”十三啊,多美好的花样年华。 曾泰瞧了他一会儿,忽然有点扯远:“不小了。江南府人杰地灵,许多人在十几岁上已经中了解元,文章诗赋传遍京城了。” “是。”这他知道,古人的事业普遍起步早,许多人在十几岁上,已经通过科举考试或者锦绣文章扬名立万,在政界、文化界翻江倒海,散发着猛气了。 遥想白居易,人家十六虚岁那年,就以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响彻长安,成为吸粉无数的大V了,二十虚岁慈恩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