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5 (第2/4页)
以称得上是农村知识分子的年轻人各个肩膀上都挑着责任,小学老师的位置对他们来说实在缺乏吸引力。 本来今年的下放知青应该到位了,但是4月份高考的消息一发出来之后,大家伙儿都有了别的想头。 知青下放政策实行了这么久,社会青年基本上早就下放光了,剩下的都是在校学生。 既然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参加高考了,那为什么还非得跑去农村摸爬滚打两年再获得那高考的资格?当然是先上高中再参加高考,就算考不上,那再下放,不是又多了一次机会吗? 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江县各个大队居然到现在也没有下放知青到位。 缺乏新鲜血液补充,他们就得自己想办法从内部培养人才。 送上门来的小文实在是个好人选。 没有背景,招工招兵基本上轮不上他。 身体羸弱,下田劳动做重苦力活,他也吃不消。 最最妙的是,他虽然没什么脾气,然而天生特别对学生们的胃口,上课的效果还相当不错。他本人的学识水平也还可以,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余秋当即就决定一定得把这孩子留下来。 她冲小文笑:“去那边拿资料吧,拿完了,自己进教室上课。” 等到小文离开,田雨又打发走了急着去跟小伙伴们报喜的李红兵,她才忐忑不安地问余秋:“咱们留下这么多人的话,那后面会不会出乱子呀?” 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屋,杨树湾哪里吃得消啊? 余秋笑了起来:“你得说他们创造了劳动价值,除了养活自己之外,还能养活多少其他人。” 自从那次在值班室交心,三个女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