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53 (第2/4页)
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发表于(1977年第3期)。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的报告,获得高度评价,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新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它将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 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发明出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贼好像做早了 余教授听到了动静,出来询问发生什么事。 余秋轻声作答:“卵巢癌骨转移。” 患者是因为上个月喘不过气来找医疗巡回队看病的。医疗队的专家给了她做胸水穿刺, 病理检查找出了癌细胞。 专家又带着她去城里头看过一回, 拍了片子, 发现是卵巢癌, 已经扩散转移,结合临床症状以及检测结果, 目前考虑卵巢IV期, 情况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