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_第八百五十五节 糜烂的雁门(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五节 糜烂的雁门(1) (第5/7页)

 “如天田、羊头石、渠答、柃柱……”年轻人笑眯眯的问道:“以我观之,非但天田不见半分踪影,羊头石只有三个,渠答半个也无,柃柱连个木头也未有见……”

    “这要是上官检查,贵塞上下,皆当坐法下狱啊……”

    汉家障塞,有着一整套的严密制度。

    其中,规定了各障塞以其规模大小和险要不同,应当齐备各种守备设施。

    像所谓天田,其实就是布置在塞外一定面积内的沙面。

    依照制度,沙田要平整,且必须布置出一个相当大的面积,且必须每日三次监视和维护天田,保持其规模,记录其上变化。

    如此,守塞卫兵,就可以通过观察天田,而知敌人的踪迹,察觉是否有人曾经接近过障塞。

    相当于一个原始的早期预警机制。

    除此之外,天田还可以限制甚至阻隔,内jianian、细作与敌人联系——任何私自出塞的人,都必然在天田上留下足迹。

    故而,汉家对各地障塞的天田,要求相当严格。

    每一个障塞,都有一个用于记录每日天田情况的简牍,每隔十天,必须汇总上报,然后由上级再报告到上级,最终传递到长安兰台,由尚书台记录在案,当然很多时候,这些记录都只是一句话。

    至于羊头石,就是类似羊头大小,堆放在障塞塞顶的石头,用于攻击和抵御敌人。

    渠答是铁蒺藜、木蒺藜,埋设在道路与主要通道中,同样有明文规定。

    而柃柱则是另外一种早期预警手段,主要是在设置在灌木丛、小道、草丛之中,其基本形状是以绳索将两个或者多个木桩串在一起,在木柱上绑有铃铛。

    当有人或者大型生物,触动绳索,铃铛就会响起。

    而这武周塞内,除了三块看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