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_第八百二十四节 难道是天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四节 难道是天意 (第2/6页)

但满清皇帝们,却坚持批复。

    这让很多吃瓜群众,纷纷笑话,带起了一波节奏。

    直到有史学研究大拿,将这些垃圾奏疏的报告人以及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坦露出来。

    大家才知道,这些垃圾奏疏,只是表面,沉淀在其下的是,君王为了集权而做出的制度设计。

    正是靠着阅读这些记录了各地琐碎事务的所谓垃圾奏疏,满清君王由是得以在北京知道广州下雨,而且下了好几天,弯弯有芒果,味道还不错,杭州那里米价又涨跌几文钱,某地出现了叛乱,领头的人是谁?

    当这些信息汇总到一起,满清的统治阶级就掌握到了国家的第一手讯息。

    如今,汉室没有我大清那么好的包衣奴才可用,能够了解天下事务的渠道不多。

    这朝政汇报,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个合格的君王,必须学会掌握,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到有用的东西,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

    这也是为何,在中国,欺君是重罪的缘故。

    概因,隐瞒信息,欺骗君王,可能会导致国策出现重大纰漏。

    也因此,勤政成为了人们评判封建帝王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标杆——连勤政都做不到的皇帝,你能指望他能做出什么真正有效的决策?

    怕不是得被人骗成猪头!

    典型的例子,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天宝一膨胀,沉迷温柔乡,于是就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安禄山给撵去了蜀地。

    坑了自己还不要紧,连累子孙,才是真的悲催!

    想那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随便放之后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