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7 (第2/4页)
是用户数量,这在二十一世纪近乎是铁折,不知道多少互联网公司明明连年亏损,但是靠着这个到处吹嘘,依然股价节节攀升。 比如最最明显的就是flix,大把的烧钱,盈利率一年比一年低,甚至两年亏损,但是靠着订阅人数节节攀升,还是忽悠着股民不断地投钱,让股价一升再升,形成大泡沫。 这样的公司可谓比比皆是,二十一世纪初就崩盘过一次,那次的互联网大崩盘,将互联网企业近乎一网打尽,不知道多少公司从股市清理走,就连微软这个巨无霸,也是损失惨重,一直到十几年后才重新回到股市崩盘前的股价,但是显然互联网企业也在二十年的泡沫后,再次迎来了洗牌的契机。 不过这些与现在的伊甸园关系不大,暂且不谈。 其实,一个互联网公司在坐拥海量用户的时候,最最需要担心的就是变现,而这一点几乎大部分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做的可以说都不算出色。 二十一世纪当脸书、推特等等互联网巨头大爆发以后,他们的主要盈利点,依然是走二十年前亚马逊的路——广告,没错,百分之□□十的利润还是靠着在上面贴各种广告盈利。 至于所谓的第三方利润分层以及游戏,还是占比不大,不得不说在赚钱方面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而相对于美国互联网公司来说,大陆的几个流量大户的互联网公司,却在赚钱方面开发的用心的多(这里不讨论他们这用心骗钱合不合适),首先就是企鹅,在经历了长久以来因为流量和用户无法变现而几近破产的情况后,在游戏上,建立游戏平台,开发游戏,至于各种增值更是多得让人吐槽加无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