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 (第3/4页)
“日本一号作战之后,一九四四年八月份,美国官方在史迪威将军的促成下组建的一个访问团终于到达延安。‘迪克西’不是访问团的正式名称,只是一个外号。大概意思是用美国南北战争时混乱的南方暗指当时的‘赤化区’。这个访问团的领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通,美国大使馆武官包瑞德上校。这个访问团的飞机抵达延安降落时出了点故障,有惊无险。包瑞德跟去接机的周恩来开玩笑:‘伤人乎?不问马’。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亮亮嫩嫩的小嗓音模仿央视旁白深沉抽离的语调,还有点抑扬顿挫的气势。他记忆力惊人,看过的基本不会忘。亮亮讲着,突然听见李熏然悠长的呼吸声。 睡着了。 亮亮坐起来,给李熏然拉拉被子,拍拍他,一副老成的小模样:“哎呀,跟小孩子一样的。” 一九四四年,八月。 迪克西使团的军事观察员,政治观察员,一堆地道的美国人,终于踏上延安的土地。 “那里很穷。非常穷。毫不客气地说,我那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贫困的地方。”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式的政治迫害风潮过去,美国终于能再次谈论共产主义或者别的什么主义的时候,当初的一个访问团成员回忆:“但每个人都很有精神。这很神奇,他们基本是吃不饱的。衣物破旧但干净整齐,每个人都神采奕奕。” 方孟韦跟着访问团下了飞机。包上校压根不用他翻译,他就默默跟着人群。来接机的是共产党的高层,方孟韦形容不出他来。想来,这样的人,也是不需要别人去形容他的。 方孟韦尽职尽责地担任翻译,眼线,立场坚定的军人,等等角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