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90 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第6/10页)
一般情况下,这种冲量文章,都是直接扒个国外皮,整个国内某个故事的内容,搞出一个国外见闻之类的,既容易,还吸引人。 但曹志强不许大家这么做,因为这种明显的香蕉套路,后世都臭了行市,曹志强可不想自己的杂志有这种污点。 曹志强可以接受自己的杂志销量不好,也能接受震惊体,但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杂志被打成公知体。 开玩笑,知己杂志是曹志强创办的,别人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基本跟曹志强无关,只会强行捆绑。 所以知己杂志的名声,就等于曹志强的名声,这是千万要注意的。 然而,就因为曹志强条件苛刻,大家都不能过于胡编乱造,那就只能搞解读体了。 简而言之,就是对四大名着等耳熟能详的古代着作,对其某个人物进行重新解读。 比如把封神演义里的反派截教,重新解读成一个互爱互助却命运悲惨的好门派,把大反派通天教主,重新解读成一个志向高远却情商不足的老实人。 又比如把荡妇的代名词潘金莲,解读成一个命运不由己的古代女人的机智反抗。 反正同一件事,同一个人,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总能玩出点花来,这在后世早就烂大街了。 可在这个时代,这种别具一格却又逻辑自洽的解读,还是很新奇的。 尤其现在正好是革新开放的时代,这种解读就更容易被接受。 但偏偏文章中的解读,全都是针对古代名着,你只能说这是文学探讨,不能说别的。 这就规避了所有问题。 有些人如果把这里面的解读,进行自己的深层理解,也能有那么点借古讽今的意思,契合了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