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8 为了吃那口醋,先要包顿饺子 (第2/8页)
关系大背景,能直接找到电影局甚至中影领导,那自然一切好说。 电影局此时是归文化部的,要是能找到文化部某个比较厉害的领导,也同样可以好说话。 比如偷偷插队,提前在好时段播放,都是可以的。 可以这么说,在国内想拍一部电影并发行,看的并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你有没有关系。 你有关系,没钱都有单位兜底。 比如这个徐庆冬,他怎么认识的曹志强? 还不就是徐庆冬想拍一部国内第一部音乐电影,缺钱了,就找文化部艺术局的老上司刘主任帮忙。 刘主任想进步,看在徐庆冬父母的份上,想帮一把徐庆冬,赢得一个好印象,就拉曹志强这个京圈新贵来投资? 当然,刘主任也不是空手套白狼,他找曹志强投资,也得给人办事儿。 给曹志强的所谓朋友安排工作,就是刘主任的回报。 所以,从徐庆冬的身上就看出,这时期你如果想拍电影,关键得有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是你自己从无到有建立的,比如那些名导演;也可以是靠着父母的关系,比如徐庆冬。 ….反正不管怎么样,在此时的国内,你要想自由的拍电影,你首先得有关系,要不然,就只能慢慢熬资历。 而独立电影,其实就是个人电影,这恰恰是国内此时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谁说私人不能拍电影的?”徐庆冬突然呵呵一笑,“哪条法律哪条法规说的私人不许拍电影?” “嗯?”曹志强一愣。 “明明就是啊? 电影局不是有那个什么,电影管理条例的,规定只能电影制片厂才能拍电影,而且要拍电影之前,不是还要先拿到电影摄制许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