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 (第3/4页)

一个高级技工全部能力的组合技工群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当然这样搞的代价是人力成本暴涨,但是新中国的特点就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钱是唯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而现在苏区工业建设的直接目标是为了支援将来的抗战,属于战时经济性质,同样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所以这一绝招立刻就被胡卫东用上,并收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要知道现在才是36年,全球科技水平与50年代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工人的要求也相对低不少,因此培训的速度自然更快!

    第七十八章 挺进河北

    伟人听后十分激动,他的目光远比胡卫东更加深邃,看到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本身,而是意识到胡卫东的办法可以迅速改变中国农民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构成,这对未来的中国革命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虽然太祖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之一,现在的红军战士乃至党员干部也主要来自于农民,但他很清楚农民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存在着自私、短视、散漫等等不能忽视的弱点,虽然他一直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思想改造加以克服,但难度很大不说,还会占用大量的政工干部,而若是国内工人阶级可以壮大起来,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人出身的在党内比重上升,将大大增强赤色党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良影响的能力,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更将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来自其他阶层的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也都受到感染,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另外,工人比例的增加,也必然会大大提高赤色党在第三国际之中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