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第3/4页)
伐带来的只有更为屈辱的和议,自此之后……一切都来不及了!】 张浚如遭雷劈,缰绳随之一收。 骏马吃痛,一声长嘶,两只前蹄高抬,竟然是生生止势。骑在马上的张浚随着骏马的竖直而几近平行于米地面,若不是以往精湛的骑射经验助他快速调整姿势,张浚差点整个人被甩下马去。 一旁的陆游反应不及,□□马匹又冲出数丈他才勒住缰绳。他一边催着马匹重新回身,一边焦急地唤着张浚:“将军!你怎么了?” 张浚呆坐马上,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发颤,他直勾勾地盯着天幕上的那段文字,一个极为恐惧的念头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难、难道是败了?是我指挥错误?是我谋划不当?……怎么会如此呢?!” 【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北伐的这一天。但与雄心壮志、急于建功立业的赵眘不同,这一次北伐之前,许多主战派人士却上书“劝阻”。】 【陆游极力支持孝宗启用张浚,但是,在他写给张浚的贺启中,他却委婉建议张浚早定长远之计,不要轻率出兵。】 【与此同时,正在江阴军签判任上的的辛弃疾也英雄所见略同。他虽然主张抗金,却并不赞同急于北伐,他向孝宗上书《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建议南宋先巩固国防,训练军队。一封奏折尤嫌不够,辛弃疾后来还写了《议练民兵守淮疏》,再次建议孝宗仿效古代军屯制度,先壮大自己,再徐徐图谋北上。】 【孝宗正忙着北伐,随手将他的奏折束之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