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2节 (第2/6页)
,一向是有天赋的。 在制备盐上,西汉时期的井盐就能凿井达到“深六十余丈”(140米),甚至,已经开始用滑轮汲取卤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了。 到了西晋,《博物志》都明确记载过“临邛火井”,即用天然气来煮盐。 引天然气煮盐这种法子,都早早想到并且用上了,华夏百姓自然不会想不到‘晒盐’这种就明晃晃挂在天上的主意—— 那么为什么海盐的制备,还一直用煎盐这种耗费大量柴火、人力的法子? 还是那句话,就像姜握之前不把系统内各种技术买下来的原因一致,是因为不想吗?只是做不到而已。 晒盐是需要技术支持的。 而如今,‘格致’或者说科学知识带来了技术的突破。 余常佳道:“辛相请看,这蒸发池制卤,除了浓缩盐水,也可把一些溶解度比盐更低的杂质离子先结晶出来……再有,粗盐可以拿饱和的盐水来洗,对了,辛相可知饱和的意思?” 辛相没有‘学好数理化’,因此辛相听名词听得很辛苦。 但他从这些让他头晕的名词中,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可以晒海盐了,这就够了! 说来,辛相自然也记得姜握的开学典礼致辞,但此刻他想到白花花的盐(银钱),才对那日的话,尤其是‘格致’二字,理解感触更深。 也明白了当日办学,姜握承诺他的:“辛相,你要信我。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最值得的‘度支’。” 确实如此! 他尚在心境动摇中,就听旁边大司徒开口了:“余研究员,大年初一,辛苦你特意来署衙一趟了。” 其实这些年来,姜握一直很注意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