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9节 (第5/6页)
陛下之心,自会为陛下稳定朝纲,正百僚之法。” 皇帝沉吟不语。 大约是他登基的前几年,都在应对一位权倾朝野的宰相舅舅的缘故,因此在这点上,他与父皇并不如何像,在大事决断上,不是很愿意听朝堂重臣们的建言。 皇帝沉吟片刻后道:“若朕之遗诏,宰相们反对,更甚者,他们知朕心意后,私下另有打算……” 比如当年舅舅带着褚遂良去打击刘洎,都是有自己揽权盘算在里面的。 崔朝面对皇帝,一如既往的平和坦然:“陛下,虽说宰相之中有臣的家人。但臣依旧要举贤不避亲地说一句:如今当朝几位宰相,皆是忠正体国之人。他们多年行止,陛下俱是亲眼所见。” 哪怕其中还有两位世家出身的宰相,但这些年,从吏部的资考授官,到各道的检田括户,也都证明了这二人实配为宰臣。 尤其是…… 崔朝很直接对皇帝道:“陛下觉得,王中书令会另有什么打算,去违背陛下心意,为哪位皇子筹谋储君吗?” 想到王神玉,皇帝也摇了摇头:王中书令的打算,他看的明白,单纯就是想致仕。 点一个储君命令他辅佐,估计都能愁死他,更别提让他自己去谋划,去扶持皇子了。 * 就这样,皇帝于十一月十五日大朝会下诏改元后,次日,就宣五位宰相至紫宸宫。 无论是上朝,还是面圣,宰相们都是有个座可以坐谈政事的。 只是当皇帝说起,他拟了一道遗诏后,诸位宰相皆起身拜于御前,请皇帝勿做此不详之言,臣下不敢有闻。 这也是固定流程了。 总不能皇帝一说起自己身体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