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3节 (第4/6页)
大约是为了,见到原来自认为是灰灰菜似的小姑娘,变得不同了吧。 但刘融想,两个人当街且当着一众邻居哭出来可就太丢了人了。 尤其是小藜是个孩子也就罢了,她可是个大人了,还是抄报铺的副管事。 于是她连忙转了话题,指着车夫一趟趟搬运的东西玩笑道:“小藜,你这就是富贵还乡啊。” 邻居中便有笑着赞同的:“可不是嘛。” 刘融还在旁热心道:“杨嫂子,官学发的粮米,一向是多的,你们母女俩吃不了可以去米行兑掉。官中的米,米行一向收的价就高,可别放成陈米倒不好了。” 杨母连连点头,望着装粮米的麻制袋外面,有特殊官学的印纹——这是户部统一安排发放的标识。 在南市待久了,她自然是见过装官米的口袋。但她真没想到,有一天能吃上女儿挣来的官米。 许多邻居听闻,当即就道:“杨嫂子,别卖给米行了,直接卖给我们呗。我们出一样的价,还省了你运到米行了。” 虽说米行的米也不差,但总觉得沾着官学气的米更好。 车夫动作很快,最后才拎出两只已经扎过翅膀的活鸡来。 “好肥的两只鸡啊。” 这下,连刘融都怔了:抄报铺作为女校报名点之一,她常日要应答来咨询‘上阳宫女校’的百姓,因此把上阳宫学校的各类补贴背的滚瓜烂熟。 但据她所知,女校补贴也好,奖学金也好,可不发鸡啊! “这两只鸡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